
主办方简介
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前身为1952年由刘光文、张书农、施成熙、叶秉如、赵人俊等教授创建的华东水利学院水文系(新中国第一个水文系);1984年更名为水资源水文系;1995年学校机构调整,成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学院;2007年更名为水文水资源学院。
1954年学院开办了我国第一个陆地水文本科专业,并于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,是我国第一批培养研究生的学科点,1981年首批获得学士、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。1988起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一直是国家重点学科。2004年获批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,2005年获批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。2008年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入选教育部、国家外专局“高校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”(111计划)。2008年获批建设“全球水循环与国家水安全”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。

学院现设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系、水务工程系和城市资源环境系;水文预报研究所、工程水文及水文气象研究所、水资源研究所、水文水利自动化研究所、城市水务工程研究所、水生态环境研究所、中德水资源研究所:全球变化与水循环研究中心、平原河流与湖泊水文研究中心;河海大学水问题研究所和国际河流研究所;等等。1997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专门议案,在我校设立UNESCO国际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培训与研究中心。

(By Kai Meng)
学院现有教职工118人,双聘院士5名,教授41名,副教授46名,博士生导师53名(其中兼职博导16名),硕士生导师60名。教师队伍中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,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,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,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人,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,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3人,宝钢优秀教师奖5名,省教学名师4人;教育部“长江学者”创新团队1支,江苏省“双创计划”团队1支,江苏省人才计划30人。学院拥有水利学科博士后流动站;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:水文学及水资源、城市水务、生态水利学;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:水文学及水资源、城市水务、生态水利学、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,并招收水利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;设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、水务工程、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3个本科专业。学院建设的《工程水文学》《水文统计》《水资源与现代水利》《水利类专业导论》《走近地下水》等获得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称号,《水信息采集与处理》《地下水水文学》被评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,拥有国家级水利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本科教学实践平台。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,在业内发挥重要作用,深受社会欢迎。
近5年来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专项、国家“973”课题、“863”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、重点项目和生产科研项目1000余项,经费总额近4.5亿元,发表SCI\EI论文900多篇,出版专著和教材50多部,获部省级以上科技奖45项,其中国家奖2项,参与国际学术交流300多人次。
多年来,学院一直秉承“继承与发展”的方针,注重学术积累,已逐步形成覆盖水文、水资源、水环境及3S技术应用领域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,有一支理论基础深厚、实践经验丰富老、中、青相结合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,并与国内外水文水资源领域著名的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。学院紧密跟踪与引导学科发展趋势,积极参与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水文水资源及环境问题,总体上居国际先进水平。